太穀瑪鋼管件的原材固態收縮特性簡介
凝固體形成後溫度繼續下降,原子間距會進一步縮小,導致固體體積和輪廓尺寸減小,鑄件在降溫到室溫以前發生第三階段的固態收縮。在這個階段,鑄件各個方向都表現出尺寸的減縮。
常用線收縮率表樂固態收縮率。對具有一定結晶範圍的鑄造合金,初生枝晶生長到彼此交連、形成網絡狀骨架時即開始表現出固態性質。因此,固態收縮率應由鑄件剛表現出固態性質時開始計算。一般情況下,此時凝固體中仍有約20%-40%熔液存在。
灰鑄鐵固態收縮過程的開始部分通常顯示出一個膨脹過程(常稱為縮前膨脹)。球墨鑄鐵的縮前膨脹率約為0.6^,遠大於灰鑄鐵15980。縮前膨脹來自共晶膨脹力。石墨共晶形成時,初生奧氏體骨架已經成形。析出石墨在凝固體內部產生的膨脹壓力作用於骨架上使鑄件外廓尺寸有所增大。球墨鑄鐵共晶轉變溫度低於灰鑄鐵,共晶膨脹力較大,因此縮前膨脹率較大。白口鑄鐵沒有石墨析出,因此不出現縮前膨脹。球墨鑄鐵孕育不良而產生滲碳體時,其固態收縮率曲線接近白口鑄鐵。
太穀瑪鋼管件固態收縮率不僅決定於合金的線脹係數,而且與固態相變的性質有關。共析轉變開始以前,奧氏體隨溫度下降而發生收縮。此溫度範圍內有二次石墨析出。二次石墨補償了一部分收縮量。其析出量越多,體積總變化越少。直到奧氏體開始分解,基體組織發生變化而出現膨脹。奧氏體轉變為鐵素體則體積膨脹1%左右;轉變為珠光體,體膨脹量減少到0.3%以下。這種膨脹稱為共析膨脹。珠光體形成以後,鑄件將按鑄鐵線脹係數發生收縮,直到溫度降至室溫。